![]() |
长汀古城墙走向造型奇特,民间称之为“蓝衣挂珠”,意思是说它像漂亮的佛珠披挂在长汀城,使之形成一美丽的风景线。 长汀对古城墙保护很重视,上世纪90年代,对古城墙作了部分修复,近来又作进一步修复。长汀古城墙始建于唐代大历四年,即公元769年,以后在历朝中因拓城而有所扩建,现在的古城墙是根据明代的遗址修复的。城墙建于卧龙山之阳,其东沿山麓而下,濒临汀江向南逶迤伸展;其西顺山麓经西外街、席稿坪,南至罗坊,环绕全城。若立于卧龙山顶鸟瞰,古城墙真的像一条“蓝衣挂珠”,美不胜收。 古城墙曾有四大城门,朝天门是汀州府四大城门之一,俗称东门,原名兴贤门,明洪武四年进行修葺,以砖石砌之,上有门楼,门固楼高,形势雄伟,便改名朝天门。清代汀州知府鄢翼明又重修,城楼主体建筑于城门高台之上,层层飞檐,凌空高翥,列为汀城胜迹“东翘舒啸”。 坐落于南大街的宝珠门,因南朝珠峰,故得名玉珠门。明崇祯十年被修缮过,分为内外两重,是一座较为特殊的古城门,至今仍保存完整,人们习惯称之“宝珠楼”。 水东桥西边城墙原有坚固的城门,原名会川门,据志载,明嘉靖四十年,知府杨世芳率知县王邈督建城楼,改名挹清门。清兵入闽时,隆武帝与随行官员、宫中后妃逃至长汀,城内即戒备森严,城门紧闭,许多人自告奋勇登城守卫。清兵则纵火焚烧挹清门,守卫者战死于门楼上。至民国,因扩充道路门楼被拆除,但水东桥西端至今群众还习惯称之为“挹清门头”。 今三元阁门楼是最古老的城门,原名鄞江门,后改为广储门,是唐朝大历年间汀州刺史陈剑迁徙州治建筑土城时的城门,历代均有修缮,清代为三层城楼,阁基是原古城门,用方块石条堆砌,上边用城墙砖砌成,翘角飞檐,甚为壮观。?在历代王朝中,古城墙经过不断修葺扩建,也增设许多城门,如古郡南门、五通门、水吉门、西门等,有些后来在道路扩建中被拆除,有些尚保存,成为古迹,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
1 价值连城 (288)
2 古田会议遗址 (323)
3 顺庆楼 (355)
4 福友生态农场 (293)
5 德远堂 (260)
6 将军山公园 (333)
7 卢经忠谏府 (280)
8 千家宫 (293)
9 九龙公园 (272)
10 东山风动石景区 (313)
11 火山岛自然生态风景区 (300)
12 南靖土楼 (282)
13 释雅山公园 (309)
14 闽南比干庙 (357)
15 解放军庙 (292)
16 元妙观 (607)
17 刺桐公园 (320)
18 子芳路 (288)
19 郑成功公园 (352)
20 青山湾 (572)
21 泉州少林寺 (337)
22 金寨天马自然保护区 (306)
23 迎驾度假村 (277)
24 观音寺塔 (313)
25 红军广场 (290)